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深度草根16(企业投资行为调查):传统制造在趴着,盈利将失弹性;升级相关在扩张;低门槛企业在收缩。三者比例721

 

了解当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有三:1)即便有新政策刺激,企业是否愿意跟进?从而是否有真正的周期扩张。2)从供给端判断究竟可能是“剩者为王”,还是可能变为“僵尸企业”,这决定未来业绩弹性。3)行业间扩张或收缩的分化,及其背后逻辑,有助于二级市场或PE寻找结构性机会。

 

概要

1、草根调研+经验判断,70%企业正在“趴着”。既不扩张,也没到关门歇业地步。这类企业多数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传统制造业(如化纤、重卡、电气设备、小家电),经历2009年以来的扩张,目前企业普遍存在机台闲置(20%-50%)。企业经营策略重点“由外转内”,即消化前期扩张的产能、挖掘内部能效(如裁员、完善物流)。保证手中现金流安全性,慎言扩张。未来即便需求回暖,产品亦缺乏提价能力。

210%企业在收缩,即关门歇业,消灭产能。这类企业多处在劳动力密集型、小资本、低技术门槛行业(如服装、钢贸、五金模具)。属于完全竞争的“末梢经济体”,缺乏资金、土地、政策的“照顾”,护城河不够深厚。在劳动力成本上升、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趋势中,退出几乎不可避免。然而,目前的幸存者优势并不巩固。

320%企业在扩张,即建新生产线、收购兼并等行为。这类企业多与消费升级或制造升级相关(如乘用车整车、汽车零部件、电子触摸屏、高端机床)。宏观共性是行业景气向上(与消费升级有关),并契合全球产业分工转移、中端制造替代(与制造升级有关)。企业微观原因是,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市场,“不进则退”,只有跟随并扩张,才能抢到更多蛋糕,而保守反而可能被淘汰。

另有发现大资本的战略扩张、小产能淘汰政策倒逼企业扩张(如地方炼厂)的个案。

4、中国式的收缩路线图,去产能至少需几年:中国经济自2011年已呈疲态,若在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下,企业收缩路线图将是:劳动力密集型、小资本的民营企业(末梢经济)――一定规模、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(规模经济)。但2年时间,我们只见“末梢经济体”收缩,未见“规模经济体”收缩(只是“趴着”,减少雇工、机台闲置,但随时能复产,并未消灭产能)。部分原因在于规模企业能获得更廉价的土地、资金,可以“挺的更久”。我们认为,只有看到中西部土地价格上升,利率市场化,大量产能过剩的企业才会失去保护,才会进行收缩,而这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(这还不考虑了地方保护因素)。

5、由此,大量企业盈利将失去弹性,难见“剩者为王”:中国的经济环境下,产能收缩将是漫长的过程。这将导致大量传统企业的盈利将失去弹性――即便需求有阶段性的好转,闲置的产能又会马上释放出来,从而压制工业品价格和企业盈利弹性――进而,股票波动性随之下降。

6、即便政策刺激,企业也不跟进,未见新周期迹象:大多数”趴着”的企业,正忙于消化2009年以来扩张的产能(包括新建和收购)。另外,企业家的投资预期已和2008年以前不同了,认为政策刺激是不可持续的,会退出的,“吃过一次亏”后,企业家的投资心态谨慎。由于缺乏企业投资的乘数效应,我们不仅看不见一个大周期的启动,而且,政府维稳经济的代价将越来越大。

7、从消费升级、制造升级中寻找投资机会。大板块中看好国产低端车:大多数传统行业讲不了“剩者为王”的故事,投资机会还是得回到需求端去找。调研显示,当前呈现景气向上的行业,多与“消费升级或制造升级”相关(如乘用车整车、汽车零部件、电子触摸屏、高端机床)。

如果说大板块的机会,我们更看好三四线城市、中国县镇的消费升级,国产低端汽车将明显受益。县镇消费升级来自其收入水平的提升,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带来就地上班农民工净收入的提高;另一方面是土地可流转带来资产性收入。而汽车将是现阶段消费弹性最大的产品。

详细调研综述和调研样本,可参考海通证券2013年4月22报告 《深度草根:传统制造在“趴着”,盈利将失弹性;升级企业在扩张;低门槛企业在收缩。三者比例7:2:1》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陈瑞明

陈瑞明

16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陈瑞明,CFA 海通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。厦门大学理学士,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。5年制造业经验,6年大型券商投资研究经验。多次出任CCTV2、第一财经栏目嘉宾,海通证券年度策略报告发言人。

文章